扑通诗词网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草原上的蒙古包

位置:扑通诗词网 > 作文大全> 六年级作文的作文大全 > 草原上的蒙古包

草原上的蒙古包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民居建筑经验。中国民居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蒙古包就是其中之一。

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寒风呼啸,大堤上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一望无垠的草原是蒙古族人民自由放牧的大舞台,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最适于游牧民族居住的就是蒙古包,因为它的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他在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古称穹庐,还称毡帐,帐幕,毡包等,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这些名称逐渐被“蒙古包”所代替。蒙古包整体为圆形凸顶,顶上和四周被厚厚的毡子覆盖。普通的蒙古包,顶高3。3~5米,围墙高17米左右,大门朝南或东南。最小的蒙古包,直径有300厘米左右,大的则可以容纳数百人。它共有四大结构:哈那,天窗,椽子和门。哈那就是蒙古包围墙支架,蒙古包的大小以哈那的多少来区分,通常分为40个,60个,80个,100个和120个。哈那为120个的蒙古包,面积非常大,有600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如同一座巨大的城堡,十分壮观。但是,面积这么大的蒙古包在草原上并不常见。

牧民创造的蒙古包,有着蒙古族典型的特色。蒙古包分为固定式与游动式两种样式。半农半牧区大多建造固定式的蒙古包,周围墙壁用土砌成,上面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大多使用游动式的蒙古包,一种可拆卸,一种不可拆卸。可拆卸的蒙古包以牲畜驮运来迁移,不可拆卸的靠牛车或马车拉运。

蒙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除蒙古族外,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游牧时也适用蒙古包居住。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开始使用蒙古包,但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至今仍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

看啊!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星星点点的蒙古包就像大海上扬起的白帆,炊烟袅袅,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

相关作文: 我的妹妹环保愉快的北京之旅冲破天花板的笑只要努力就有收获今天我洗碗第一次自己洗澡美味的糖葫芦描写美丽的秋天逛水果店

标签:草原蒙古包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之好  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
  • 摆袖却金  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阪上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拨云见日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